高中自然科探究與實作是新課綱素養教學指標之一,強調跨科協同,多校安排至少兩名不同科老師一起授課。示意圖。本報資料照片
高中自然科探究與實作是新課綱素養教學指標之一,據本報掌握,多縣市學校未依課程計劃書授課,甚至拿來補上高一化學進度,還有教師在課堂中帶學生看繁星落點分析,明顯違反課程精神。教育部國教署證實,確實有學校違規,但僅是「少數」,已要求學校檢討改善。
三年前新課綱上路,教育部要求各校每學年需繳交課程計劃書供主管機關備查,確保各校落實新課綱。探究實作強調跨科協同,多校安排至少兩名不同科老師一起授課,卻也導致自然科教師教學時數暴增,但據瞭解,國教署去年查覈「新增鐘點費」,發現有學校該門課卻只有一位教師在場,甚至有學校交A計劃、上B課程。
本報循線追問多校高二學生,彰化員林高中學生說,全校高一化學幾乎剩一至二單元沒教完,高二探究實作前八週(第一次段考前)都在教室補進度,沒進實驗室;屏東高中這學期探究課,老師竟帶學生打開人力銀行網站,說明科系所需分數與繁星落點。
廣積IB961 3.5吋單板電腦主機板 搭載Intel最新第13代Core™
此外,彰化高中、新竹中學、屏東高中、臺北市東山高中實際課程與計劃書明顯不符,彰中上學期表定上生物、地科,結果卻是上化學、物理、生物,教學大綱也與實際授課內容不同;竹中表定要上圓柱體,現在卻在聽青蛙聲;東山高中物理探究要上面包與電阻、發光二極體,老師卻在操作「刷刷車」。
也有學校未落實跨科協同教學,彰化女中這學期表定上化學、生物,同班學生卻被拆成兩班分上不同科目,國教署介入查覈後,上週化學組同學把材料配好帶來生物實驗室上課,但同學仍各自做既有分組主題,並無跨科融合。
北部某高中自然教師坦言,課程計劃書就是「繳作業」,撰寫計劃者也不一定是實際授課者,課程上路也不一定順利,導致計劃與實際課程脫節,沒照計劃走的「黑數」應該不少。
也有老師私下表示,如果爲了要符合新課綱相關規定,完全無法做彈性調整,學生在校內學不完的,難道要讓學生只能去求助外面補習班加強?這豈不是本末倒置?
員林高中對此表示,高一化學內容多、授課時數不夠,基於學生權益才彈性調整,若國教署認爲不妥,會再和老師討論調整;屏東高中則解釋,老師僅是提醒社會組學生別不重視自然科,有些中性科系仍會參採探究實作表現。
彰化女中表示,考量學生人數少纔可有效提問與回答,校方認同國教署要求協同教學,因此目前已合班上課;彰化高中指出,課程計劃是在學生入學前提送的,執行時依照實際狀況做滾動式修正,自然科老師通盤檢視後,早已修訂課程計劃,也報署核備通過,只是沒有「倒回去」修訂109學年計劃內容。
新竹高中說,自然科「探究與實作」需要老師共同備課,可能是因爲新課綱上路第一年,課程還未實際運作過,實際因器材設備未到位,才調換教學周次,會再請老師加強說明;臺北市東山高中表示,等到實際要做實驗的時候,還需廠商能提供實驗媒材讓學校購買,若遇上買不到媒材的時候,有時會將課程內容順序更換,或安排其它實驗替代。
東山高中也舉例,比如「溫度對酵母菌發酵作用的影響」希望學生能學習的是「改變與穩定」,只要符合「改變與穩定」的方向,都是可能取代的實驗。
國教署表示,如果發現有學校未能落實課綱規定及課程計劃規劃的疑慮時,會即刻函請學校主管機關查處,並會視情形邀集專家學者組成專案小組入校訪查,以瞭解學校實施課程教學實際情形,如經查屬實,若有學校未能落實課綱規定及課程計劃時,學校主管機關會立即糾正學校及限期改善。
國教署表示,違規學校將被列爲重點輔導對象,會透過課程推動中心、高中職優質化團隊提供諮詢輔導,並持續追蹤學校改善情形,保障學生學習權益。